亲爱的老师们:
庚子年的这个寒假是如此地与众不同,大家一定都老老实实地窝在家里刷新闻,关注着疫情吧。
曾有一篇关于非典与阿里巴巴的文章,讲述非典期间阿里有一位员工被确诊了,马云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隔离期间有6个人在西湖畔的房子里闭关开发淘宝,进而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家是否也窝在家里每天在朴朴APP上抢青菜?非典成就了阿里,而这场疫情也必然成就朴朴这样的APP。
每一次这样重大的事件,不仅是在历史的时间线上留下一个点,而且往往起到了临门一脚的作用,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对后续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场疫情对于教育的影响,显而易见的是各类学校都要推迟开学了,而为了应对延期开学,运用线上教学方式,毋庸置疑是最佳的方案。大年初三,当我们正在研究采用线上教学应对延期开学的方案时,超星已经喊出了“不开学,先开课,停课不停学”的口号,初四初五其他几个主流平台的方案也都出来了,到了初六初七许多高校用线上教学的应对方案出来了,清华的在线课开放使用了,知网免费了……这场疫情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必将深远。
这将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从对线上教学的尝试、平台建设、实践研究到政策推动,中国的高等教育已为线上教学的普及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这场疫情把线上教学从国家政策推动的可选项,变成了当下的必选项,这就是临门的一脚!正如美国有后911时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将会有后冠状病毒时代。在线教学将成为主流的教学方式之一,对传统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就如生鲜APP对传统超市的冲击,就如前十年电商对传统实体店的冲击。
基于这样的研判,在阳光教[2020]1号文《阳光学院关于做好 2019-2020 学年第 2 学期期初教学工作的通知》中,我们对于线上教学所做的不仅是应对疫情之策,而是全面推动之举。阳光学院的在线教学的建设起步较晚,在这个从建设到普及的历史转折点,我们只能提高认识,定高目标,力求实现赶上。
2019年我们已做了许多的工作,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把课程建设工作做成在线课程《课程建设》,用真人秀的形式来拍摄慕课(基于真人秀慕课《创意与创新:大脑永动机》的混合式课程已被推荐评选国家级金课)。仅上个学期由我们组织的关于在线教学的讲座与培训有十几场,全校实质运作的在线教学的课程从三四门变成三十多门。对于在线教学,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虽然并不算充分,却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继续“准备”。
当前我们全面推动在线教学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若是关于技术与方法的,《课程建设》上已经有许多内容,若有不足,只要老师们提出来,我们都可以完善。学校里也已经有许多老师有在线教学的实践经验,所以也不愁没人请教。真正的拦路虎依旧是——观念。
难免会有质疑,在线教学不行,学生刷课,课很水。在线教学是美丽而残酷的,它美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求与能力进行学习,而它残酷在学习的自主权真正地回到了学生身上。一门在线课程是因为学生刷课而变水的吗?难道没有学生自愿想学的金课吗?是在线教学的方式不行?还是一门课放到线上后暴露出它的不行?在线教学的残酷就在于更容易把水课暴露出来,更容易淘汰水课。正如我们在网上购物后,可以给商家一个评价,这样的机制很残酷,迅速地把不行的商家淘汰,但也让做的好的商家赚的盆满钵满,构建了崭新的商业文明。在线教学也一样会重塑教学的文明,课程以内容为王!
难免会有不愿,教书十多年,突然这样改,做不来。不愿走出舒适区是人的天性,然而温水煮青蛙却是现实。
难免会有困难,新课程教材还没到,做内容难度大。客观困难请及时告诉我们,教材的问题,我们已同供应商沟通,想办法解决。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也总会有我们难以帮助大家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这场疫情中需要大家共同应战的地方。任何一场战役,敌人都不会好心地让我们做好准备去应对,而我们所面对的不仅是这场疫情,还有学校未来的发展,除了尽最大的努力迎难而上,并无退路。
难免会有误区,用直播来上课。且不论每位学生是否都具备这样的网络条件,以及不同课程直播时间是否会冲突的问题。在线教学是学习模式的质变,而非传统教学模式的互联网化。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让教学的边际成本降低,这才是在线教学的先天优势。直播并非不可取,但若只采用直播且没有课程内容积累沉淀下来,就仅是用互联网取代教室而已,这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互联网化。所以直播并不是在线教学的主体,仅可用于辅助。从课程建设角度而言,若直播没有内容积累沉淀,对课程本身也不具建设性。
难免会有应付,工作很繁重,先把原来的课件放到线上,按要求布置测验与作业先应付完事。大学治理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制度的使用是有局限的,在是非分明处好用,在模棱两可处就不好用了。就如法律可以界定违法的构成条件,但无法界定每个人的善良程度。所以社会需要道德风尚,企业需要文化,学校需要师德师风。
就如我们被问及,是否把课件放到线上就可以了?或某门课这样做行不行?对此我们实在难以回答,因为可以用来衡量这些问题的“两把秤”并不在教务处。
第一把是师德之秤,在老师们心中,秤砣是“是否为学生负责”。心即理,致良知。在起心动念之时,以师德之秤衡量之,某种做法对不对,便已有七八分把握了。
第二把是专业之秤,在各教学单位的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骨干心中,秤砣是“是否符合专业教育教学的规律”。能够对课程做出专业性的支持与管理的只有各教学单位自身。各教学单位专业性的教学管理工作,才是教学管理的主体,才是我们打好这场战役最最重要的抓手!
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今天很残酷,不仅是因为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因为被疫情加速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大势,不走出舒适区,连明天都没有。明天更残酷,因为我们的目标在很高的位置,需要不断地自我颠覆,来找到最佳的攀岩路线。以师德为本,持续学习,加强管理,共享后天温暖的阳光!
祝全体教师幸福安康!
阳光学院
2020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