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405109186366267227&source=share&cdn=https%3A%2F%2Fregion-fujian-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30349e9d70c0a884750007&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1&ptype=0&item_id=14405109186366267227

辗转各大展馆聆听有关海洋的历史文化和爱国故事、走进小巷古街感受传统技艺的价值、发挥专业技术帮助非遗实现数字化“重生”……寒假期间,阳光学院组织全校242支2000余名师生赴福建各县市区及贵州、四川、河南等地,开展“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志愿服务、专业赋能等方式进行社会实践,了解国情、世情、民情,在实践中加深对自身民族文化深切理解、认同,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体悟:寻根溯源 文化“船”承
船政主题、红楼梦人物、十二生肖、敦煌造像……1月18日到2月28日期间,一场由阳光学院“并非遗忘”剪纸艺术传承实践队成员参与策划的“你未曾见过的剪纸”非遗剪纸艺术科普展,在福州南站阳光天地和福州奥体阳光天地展出,吸引了众多市民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该实践队成员不仅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主力,还参与了本次展览“大海大船大人物”系列剪纸作品的创作,成员们以海丝文化与船政文化为主题,通过20余组非遗剪纸作品,融入了自己对海丝文化、马尾船政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学校开设了非遗手工相关的通识课程,让我们初步学习了剪纸这项传统技艺。没想到这个寒假就有机会展出作品。”阳光学院202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江吉美此次展出的作品名为《海韵柳影》,其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航海文化与近代船政文化,同时加入了福州特色的景色风貌。“阳光学院地处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所以在作品创作时我希望突出船政元素,为此我们还去了几次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考察调研。”江吉美希望,未来能继续参与更多的非遗传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剪纸艺术。
寒假期间,阳光学院“蓝海探秘福建行”海洋文化实践队、“船政法韵”船政法治文化实践队、闽中南“三大渔女”实践队、“追忆红色文化,领袖足迹回响”实践队等先后深入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院、福建厦门怡海小镇、莆田湄洲岛、漳州东山岛、南门湾、澳角村等地领略有关福建海洋文化的历史故事、民俗风情,探索文化创新的发展密码。
赋能:实现传统文化数字化“重生”
当传统技艺遇上AI技术,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春节期间,阳光学院“数字织绘诗和远方”实践队成员——2023级酒店管理专业学子阮豪就做了这样的尝试,设计了一幅令人惊叹的阳光学院剪纸立体图景。平日里就喜欢倒腾AI技术的他,结合了自己对剪纸技艺的理解,对作品进行了大量细节的雕琢,比如把学校南门的墙面转化成了窗花的纹样,既保留了建筑的雄伟气势,又融入了剪纸艺术的柔美与精致。“我选用了一些校园的特色建筑和风景的图片,融入剪纸元素,用AI进行3D立体模型样式生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事实证明,只要运用得当,科技就能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为了赋能非遗传承,阳光学院“AI赋能闽剧,续写非遗华章”实践队也同样发挥专业优势,设计了一款闽剧知识科普“机器狗”。“我们利用单片机、3D打印件、显示屏、麦克风和扬声器驱动等硬件组成机器小狗的身躯,结合专业所学C语言和AI大模型等软件赋予机器人‘意识’,让它能够准确识别语音指令,还能根据需求提供闽剧知识的详细介绍、互动问答。”实践队成员、阳光学院2023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田宸睿表示,为了收集相关资料,实践队成员深入福建省博物馆等地调研,还寻访闽剧艺人,与老戏迷交流,深挖闽剧背后的故事,搭建起丰富的素材库,以便让机器狗更加“渊博”和具有互动感。
传承:我把非遗技艺带回“乡”
“将雕刻好的版画,用滚筒分色逐次在印版上上墨,按压,起稿……”寒假期间,阳光学院“船”承非遗实践队成员走进非遗版画传承人檀俊灶的艺术工作室,学习如何拓印版画。
“学校去年新开设非遗版画的通识课程,我们在课堂上系统学习了版画知识,并以‘船政衙门’为蓝本,雕刻了自己的作品。今天在工作室更加详细了解了制作工艺,从选材、刻版,到印制成品,每一步体验都让我深深感受到这门非遗手工的独特魅力。”实践队成员——2022级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学子郑锦操兴奋道。过年期间,他还满怀欢喜地向家人和左邻右舍介绍有关船政历史和木刻版画的创作原理。
1月底,阳光学院“‘皂’福南岩,阳光同行”乡村振兴实践队成员、2023级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烨麟同样带着自己的非遗版画作品,赴福安南岩村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在投身南岩村皂技术提升与零合成洗涤剂示范村建设的同时,方烨麟还不遗余力地向当地村民介绍木刻版画的创作技艺。
“非遗其实处处可见,要传承下去,就要让它们从‘民间’再深入‘民间’,参与各类体验活动、学习掌握技艺并进行跨地区交流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返乡期间,方烨麟还参加了社区写春联送祝福的活动,将蛇元素融合进春联中进行创作,并且将手写的春联送给社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