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http://newapp.jyb.cn/app_pub/zixun/tuijian/202105/t20210514_36432.html?docId=36432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记者 龙超凡 通讯员 陈影)“在团队里,我能向公司技术骨干学习,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能增进才干,也为今后毕业设计的选题提供了方向。”2018级网络工程专业的张准嘉是福建阳光学院第一批尝到“双导师”制甜头的学生。
今年初,学校为选择就业创业赛道的他配备了成长导师林灶钢,与导师对接后,张准嘉加入了林灶钢的公司团队,共同参与到某智慧园区(景区)管理平台的开发中,满满的收获让他欣喜不已。
从大二开始,阳光学院学生可自主选择“考研升学”或“就业创业”两大赛道,学校针对不同赛道设定不同课程模块,从源头上对学生进行精准分类,因材施教。为帮助学生更加游刃有余地驰骋赛道,学校为每名学生匹配有实战经验的校外“成长导师”或“升学导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
“‘成长导师’侧重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对接企业需求,提高实操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升学导师’侧重为学生提供卓有成效的考研经验。”校长乔海曙说。
“‘成长导师’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解决了学生个人发展的实际问题,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赢。”受聘担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成长导师,研鹭(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任亚洲认为该做法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
同样受益的2018级物联网工程的陈宁杰选择了考研升学赛道。今年初,他与“升学导师”——福建师范大学的研究生颜晓琪“结对”后,得到了从院校选择到时间安排、从复习技巧到面试要领等全方面的答疑解惑。
据了解,学院今年将陆续聘请2000余名企业家、行业精英、公司高管担任“成长导师”,对学生职业规划、备战考研等担任指导。同时,将聘请近1000名优秀的在读硕士、研究生校友、高校教师等学业前辈担任“升学导师”,为学子提供考研阶段各方面的帮助。
“培养目标必须摈弃‘宽口径就业’的传统思维,只有‘垂直细分’才能办出特色,突出重围。”乔海曙说,“双赛道”“双导师”的意义超越了单纯的就业或升学期待,而是深入到对育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