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光明日报客户端:福建阳光学院:探索“三创”立体课程体系
时间:2021-12-30    点击量:

相关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73875cec3ef843588672c5bfcbc3ac2c

临近毕业,阳光学院2018级金融学专业学子陈麒宇近来忙着筹划建立自己的传媒工作室。虽是首次创业,但她却不似一些初出茅庐的新人那般手忙脚乱,组建团队、市场调研、确立公司文化、筹备选址……大方向上的确立和细节的把控,她都游刃有余。这得益于她在学校接受的“三创”课程体系教育,三年多的知识和实战储备让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位于福建福州的阳光学院,历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学校整合海峡两岸多校企师资,用产业需求推动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方面打出了一套内外兼修的“组合拳”,形成了具有“阳光”特色的“三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思政教育和“三创”(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为双主线,形成以“思政贯穿”为主线,以“素质课程+进阶课程+提高课程”为体系,以“专班课程”抓手的“1+3+1”立体课程体系,全面赋能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

“创新创业教育要培养的是面向未来具创业精神的创业者,我们应该更加明确这些未来从业者的职业要求和未来创业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培养他们形成具备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及艰苦奋斗的积极价值观。”阳光学院校长乔海曙表示,思政教育方面,阳光学院以课程思政作为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闽台文化、乡情文化和艰苦奋斗的创业价值观通过课程建设滴灌式融入到大学四年的教育点滴中,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效的创新能力为两岸经济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三创’教学体系则从素质课程、进阶课程、提高课程3个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进行设置,从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到开展创业项目实战,经历完整的创业训练,为将来创业做准备。”阳光学院教务处常务副处长兰石财介绍,按照课程设置,阳光学院就读的大学生在大学前三年将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专创融合能力培养”“真题真做”三个方面的教育,层层递进,为最终实战打下坚实基础。待大学第四年,学生将进入创业实战专班,真正进入创新创业孵化阶段。

回首大学时光,陈麒宇为自己的学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大学一年级,她在《创新与创意》这门课程中,培养自己如何将“脑洞”成功“变现”的思维能力,学习将自己和团队打造的智能保温杯,顺利推向校内“市场”。大学二年级,她加入人工智能学院王苹老师的“名师工作室”,参与研发各种智能产品的项目,过程中她也不断进入星网锐捷、新大陆等企业观摩学习。经过两年的铺垫,她和团队获得了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挑战赛特等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创新奖及最佳创业奖,实现了该项赛事的大满贯,阳光学院成为福建省唯一获得特等奖的高校。此外,两年间,她还斩获了福建省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金奖两项、职教赛道金奖两项等十余项奖项,陈麒宇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日俱增。

产教融合是阳光学院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学校通过“名师工作室”建设打通校企内外墙,实现校内外教师跨域合作,落实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200余家企业共建了良好人才生态及产业生态,共同开设跨境电商实战专班、短视频实战专班、直播实战专班、账号运营实战专班、文案策划实战专班、路演与商业策划实战专班、应用开发实战专班、产品设计实战专班等12类专班,让更多学生加入“创业预备役”与“就业正规军”,实现了校企共赢共创。

通过“1+3+1’模式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学校“三创”教育已成果初显。截至目前,该校学子共获得创新创业国家级奖项50余项;省市级奖项500余项;培育师生专利346项,孵化项目数177项。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高建进)

分享到: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