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2-09/07/content_DW7Q8Js3.html?gid=9k6z7AkO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林洛羽 周子璇 陈天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孟佩佩)“这也太好看了!这段路瞬间有了‘灵魂’。”“真牛!3D立体感拉满!”新学期到来,福建阳光学院的不少师生发现,学校南门外的一条山间阶梯道路“化身”巨幅阶梯彩绘,成了热门打卡点。
据了解,这幅长约40米、宽6米,总体占幅256级阶梯的彩绘,是由阳光学院35名大学生自主策划、自行设计、亲手绘制完成的一项特殊的“课堂作业”:暖阳之下,荷叶点点,几条锦鲤奋力向山顶的“状元帽”游去,巧妙融汇了阳光学院依山傍海的环境特色,描绘了一幅群鲤逆流而上、追光逐日的美好画面。

阶梯彩绘全貌。
在创作征集阶段,该彩绘设计稿便在学校师生中引发强烈共鸣。从近40份设计稿中脱颖而出,创作者、阳光学院2020级美术专业学生檀惠玲说,“希望能在画幅中反映大学时敢闯会创、奋勇拼搏的精神面貌”。
为了确保呈现效果,参与创作的学生们进行了长达7个多月的广泛取材和精密论证。“光是‘状元帽’的设计,我们就走访了三明、闽侯等地,请教权威的民俗专家,在保留核心元素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贴合设计风格和画幅比例,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檀惠玲说,比起平面墙绘,阶梯彩绘要克服定位难、工程量大、维护难的三大难点和挑战。
“要把平面的设计图转化为立面的呈现效果,精准定位是一大难点。”作为彩绘项目负责人之一,大学生邱楷立坦言,团队曾尝试过航拍投影等方案,最终却选择了最“笨”的办法,“即先把设计图按照阶梯的尺寸,1:1还原打印出500多张效果图,每2张效果图对应一个阶梯,进行现场定点,整个项目需要确定上万个点位,才能确保图案线条的精确度和流畅度”。
除此之外,团队成员还要面对连日高温、雷雨等天气的影响,克服在粗糙石面上绘画导致的细节不顺畅等问题。邱楷立说,“连日高温,学校为我们搭建了大型遮阳棚,还提供了所有彩绘需要的材料,虽然辛苦,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都很高”。
该项目指导老师、阳光学院美术学专业教师陈晓珊介绍说,“为了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把作业写在身边的场景上,学校整合资源,提供多样化真题真做、实训实战项目,该彩绘就是学生根据专业特长主动申领的实训实战项目”。




彩绘创作现场。图片均由阳光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