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阳光学院到新疆大学的距离有多远?大约,4000多公里。
2016级法学专业学子苏杏珍,善用4年大学时光,在考研这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争中脱颖而出,考取了新疆大学法学院的法律硕士,圆了自己的升学梦想。
谈起考研经历,苏杏珍用“无形的成长”来形容自己。在这过程中,她明白了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这过程中,她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在这过程中,她更是深刻体会到做计划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在这期间,她也感受到了很多的关怀,这些点滴收获都让她成为了更强的自己。

君志所向 一往如前
从踏进大学门口的那天起,苏杏珍就将考研列为大学的首要目标之一。为此,她还特意请教了上岸成功的学长。学长告诉她,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确定专业,然后再确定学校。苏杏珍当时用了两天的时间很认真的想她喜欢什么,她能学好什么,但依旧没有很明确的目标。
正当她一筹莫展之时,她从同学口中偶然得知法律史也是考研的专业之一。苏杏珍发现自己对该专业有着强烈的兴趣,就着手准备查阅相关学校和专业资料,确定了以厦门大学法律史专业为奋斗目标。
买好资料、备好物品、做好学习计划,她的备考之路就这样开始了。学习计划是她认为考研的绝佳方式。“尤其是备考的最后一年,它不仅能让我了解每天学习了什么、怎么学,还会督促自己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苏杏珍公开了自己的学习计划清单:
2~3月,主攻基础薄弱的英语,听单词讲义课,背单词,兼顾专业课。
4~5月,学习英语长难句,把专业课的课本都过一遍并做好笔记。
6月,开始进入了期末考阶段,所以学习计划安排的轻松点,学习时间更长些。
7~8月,进入了暑假的高强度学习阶段,坚持每天做英语阅读理解题,强化阅读理解能力;做专业课的历年真题并结合课本做好笔记;听政治讲义课。
9~10月,学习写英语作文和练字,专业课进入背诵阶段,做肖秀荣政治1000题。
11月,做各种模拟题,查漏补缺,哪部分短板补哪部分。
12月,整个考研过程中压力最大的一个月,到教室按照考试时间的安排来做题,其他时间背书。
学习中会出现各种情况,为了有更好的学习效率,要及时做出计划调整。11月的某一天,苏杏珍拿出A4纸模拟考专业课,她突然发现,自己竟无从下笔,知识点背了,但做题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写。
最终,苏杏珍选择报了个培训班,调整专业课的学习计划,学习了专业课的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她说很庆幸当时及时调整了学习计划,考专业课的时候,6个小时,24页的A4纸,她从头写到尾,写得满满的,很有成就感。

动心忍性 劳逸宜均
9月的时候,苏杏珍目标院校的推免名额出来了,多年一个推免生都没有的法律史专业破天荒的推免了两个学生,可以争取的名额从4个变成2个,这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要不要换专业”“要不要放弃”,这两个念头仅在苏杏珍脑海里存在了半个小时,最终她还是坚持了自己喜欢的专业。
12月,弃考人最多的时期,苏杏珍也面临着空前压力,头发一把一把地掉,有时候还会失眠。一天,有个小伙伴和她说他要放弃了,有好多都还没背,来不及了,家里帮忙安排了工作,毕业了就去上班吧。在精神紧绷的时候最怕旁边有人放弃,“幸好专业课浩云老师告诉我,自己一直在按计划学习,她相信我可以的!”
苏杏珍坦言自己是一个很知道调整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她追求的是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所以在她学不进或很烦躁的时候她会停下来。和朋友吃吃饭,看看电影,跑跑步。她觉得适当的放松是很有必要的,当放松完再回到学习中来的时候会发现学习效果特别好。“但是学习计划还是要完成的,不能因为放松而把某天的学习计划放弃掉。”苏杏珍说。

不忘师恩 重新出发
初试成绩出来的时候,苏杏珍离自己的目标差了一些距离,原本不愿服从调剂的她,经过法学院院长邹雄教授和党总支常务副书记黄玲老师的建议下。她意识到“学什么”远比“去什么地方”更重要。
在调剂的过程中,邹雄教授、黄玲老师、浩云老师、翁臻老师帮她找资料、选择调剂学校、调整心态、关心她的学习。苏杏珍很感谢当时老师们的建议和帮忙,因为有他们她才会最终“上岸”成功。同时,他很感激考研路上相信她鼓励她的好朋友,是他们的信任给了自己很大的自信。
拟录取名单出来的那一天,苏杏珍说:“我并没有像想象中那么兴奋激动,反倒内心一片平静。”她想起院长说过:“因为你自己尽力了,所以当你的努力得到结果时,心情就会没有太大的起伏”。
现在,苏杏珍已经是新疆大学法学院的一名法律硕士了,虽然和母校相隔4000多公里,但离自己的梦想却更近了。入学后,她还选到了自己喜欢的法律史导师,认识了一群可爱贴心的同路人。最后,她想送给学弟学妹们一句建议:“你的大学生活或许有些迷茫,如果你还没有坚定的目标,那就当个考研人吧,它苦但也很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