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阳光人物 >> 正文
【硬核校友】团中央大制作!阳光校友新作《我和我的青春》热映
时间:2023-05-12    点击量:

近日,由中国青年报社、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领衔出品的电影《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于全网上线。该片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山东省广播电视局指导,周润泽、林珍钊、王晟赫执导,张艺兴、王一博、周冬雨等知名演员出演,题材宏大,众星云集。

不少热心“影迷”在细“扒”主创团队名单时发现,阳光学院2013届校友陈永胜的名字赫然在列。为此,小熙特邀陈永胜校友畅谈他和他的“青春”。

匠心 大时代小人物释青春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分为《旗帜》《看见》《寻找》三个单元叙事,讲述志愿垦荒、西部支教、公益助学三个不同年代的热血青春故事,陈永胜担任《寻找》篇的编剧。

“《寻找》这个故事改编自西南民族大学学生谢洋,‘疯狂’寻找资助自己上学多年的飞行员‘冰哥’的故事,尝试以‘喜剧’的表现方式,展现出两代人之间精神观念的碰撞、正能量传承和延续,诠释了不同时代下青春不一样的色彩。”陈永胜表示,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从平凡人的视角出发,在时代的变迁中呈现国家的大发展,彰显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家国情怀。

为讲好这个故事,陈永胜和团队辗转北京、福建多地,采集素材,经历了不少波折,历时一年完成作品的拍摄和制作。

运气 要攒够了努力才能“薄发”

陈永胜坦言,《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是他从事影视制作行业以来,首次承接的“中央级”大制作。对此,他直笑言:“只是运气好。”殊不知,这样的运气背后,需要多少的坚持和努力。

今年,恰好是陈永胜大学毕业的第十个年头。2009年,他就读阳光学院金融学专业。受家庭氛围影响,陈永胜从小便涉猎大量书籍,尤其是史书,攒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大学时期,陈永胜开始尝试创作,还一手创办了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文艺部,为他从事影视行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兴趣使然,陈永胜跨界,进入广告传媒行业,积攒了不少资源和人脉。

2015年,机缘巧合下,陈永胜接到林珍钊导演(《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导演之一)的邀请,参与动漫真人剧《国产大英雄》第二季的编剧工作,其采用大片的叙事风格,结合当下热点话题,塑造了一批中国式的“超级英雄”形象。其上线后,点击量仅在一月内便迅速破亿,一举成为当年网络剧黑马,自此,陈永胜在影视圈开始崭露头角。

“影视行业属于资源集中型,与北上广等地相比,福建相关的资源和创作土壤可谓是‘极度匮乏’,没有坦途,得靠自己一步一脚印地打拼。”2018年到2022年间,尝试创业的陈永胜接连受到现实的“鞭打”。创业团队散了,而后遇上新冠疫情、影视“寒冬”等,在坚守身边的朋友与员工的陪伴鼓励下,来到横店寻找机会。也是因为“运气好”,他的业务能力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可,才有了参与大项目的机会。

“这个行业得‘熬’,还得扛得住现实与理想脱节的那种落差感,熬得住,才有可能等来机会。”陈永胜说。

秘诀 把“创作的渴望”转化为商业片中的“夹带私货”

“多实战,把剧组各部门的经验融入到创作里,不要沉溺在脱离现实的艺术追求,让创作更具有落地意义的情况下,保留自己的艺术表达。”这是陈永胜最想嘱咐学弟学妹们的话。他认为,影视行业非常需要综合能力,不仅是采写编拍的“硬技术”,还包括对剧组各部门的了解与熟悉,对市场的把控与了解,甚至是商业谈判。这样,创作的内容才会更具有商业意义,拍摄意义,落地意义。

undefined

“懂制作,你会知道在合理影片预算内,不切实际的内容不要写;懂演员,你会知道什么样的故事是利于表演的,呈现出来会更动人;懂市场,你会知道什么样的题材是能让项目更快落地的;懂政策,你会知道什么样的题材是被鼓励的……会的越多,机会就越多。但有个前提,就是你得实实在在的,全部把这些学会。”在陈永胜看来,在阳光学院学习的四年,非常“值”。得益于母校一直以来所提倡的扬长教育,他在大学期间内负责或参与的所有项目和活动,都为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还拥有强大的“校友圈”,为梦想打拼过程中,同窗及校友的鼓励和支持也给了他巨大的动力和信心。

“很多人认为,艺术就是艺术。但时代发展得很快,市场变化得更快。如果不能及时顺应变化,很快就会被淘汰。”陈永胜认为,艺术是完全可以与市场紧密联系的。“金庸当时创作武侠小说的时候,也并不被主流所认可,但他能做到在迎合市场的同时‘夹带私货’,把他自己的价值观注入作品中,以猎奇新鲜的无数武功招式,侠骨柔情吸引人,再传达自己的价值观,光是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影响无数青少年,已然封神。”

分享到: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