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7040672774033310239/?log_from=96eb95423f2e5_1639361925367

12月11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与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阳光学院、福建省绿行者环境保护公益中心、福建省数字环境与健康科技经济融合平台联合举办的“第七届生态环境共治线上研讨会召开。
本次研讨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环境法律保障”、“气候变化应对”、“绿色金融与新能源转型”、“流域环境治理与环境公益诉讼”等议题,联动福州、北京、深圳、厦门、宁德、山东、湖北、四川、云南、陕西、安徽等省市,邀请来自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科研机构、高校院所专家、金融机构、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等200多位专业人士,发挥社会各界的智慧优势,分享研究成果和行业见解,提出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中国政法大学检察公益诉讼研究基地主任王灿发说,要实现‘双碳’目标,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任务非常艰巨,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时间更紧、幅度更大的减排要求,因此目标实现需要政策和立法保障。在双碳的立法方面,他建议政策应上升为单行立法,去碎片化,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条例》,在完善立法期间可以利用政策、地方性法规来规范。
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联合国IPBES组织的利益冲突委员会委员秦天宝教授就流域环境司法的发展提岀,流域是一个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融合经济、社会各种因素的有机巨系统,需要运用生态系统管理模式来维持流域发展。在此模式下,环境司法有必要沿着“从环境要素保护到生态系统保护再到全流域保护”的路径不断演化升级成为一个流域环境司法。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原委员、生态环境审判庭原庭长、二级高级法官祝昌霖作说,“双碳”目标实现涉及法律法规方面主要有三个度,分别是现有“双碳”重要政策和法律制度的程度、建立健全“双碳”法律政策制度解读、“双碳”的行政司法保障力度。
研讨会还围绕风电行业及金融业在新环境政策下的发展趋势展开研讨。通过研讨专家学者们在针对银行业投融资环境社会管理、商业银行完善绿色金融体生活垃圾焚烧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出建议,制定明确环境和社会政策;强化尽职调查;建立申诉机制;从糟糕环境社会表现的企业撤资;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尽快修定《商业银行法》,明确银行业的环境社会责任;倡导国家细化绿色金融体系;倡导银行业完善在化石能源领域的相关准入、审查、退出政策;倡导更多的银行业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向着清洁化、高资源利用率方向发展;倡导银行业参考“赤道原则”建立独立监测和报告制度;遵循废弃物管理的优先次序原则,在源头将废弃物产生量减到最小;编制和发布禁烧目录,禁止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 PVC 塑料进入焚烧厂;焚烧项目的规划、环评、建设、运营阶段都要最大程度保障公众参与;以公众易查询和获取的方式公开所有环境信息;提高运营稳定性,减少因工况不好导致的污染物产生量增加的频次;提高烟气净化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运用连续采样监测二噁英,确保焚烧厂严格执行排放标准;运用在线监测技术监测重金属,确保焚烧厂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妥善处置飞灰,尽可能减少其给生态环境带来的风险;适时修订关于生活垃圾焚烧行业优控化学品管控的各项标准。编辑:李贤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