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岩村探索推出“村党组织领导+村民委员会指导管理+福安市南岩村志愿者服务协会枢纽协调+N个村级社会组织”的“1+1+1+N”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在各个村级社会组织的作用下,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年均收入突破100万元,一度萧条的村庄重新热闹起来,先后获得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等称号,南岩村这座古村,又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自己家园自己建
长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的推进,南岩村人口大量外流,常住人口只有360多人,面临村庄老龄化、边缘化、空心化困境,被称为“难言”村。
如何引导各社区社会组织发挥不同的作用和功能,既保护好南岩村这个“闽东明清建筑博物馆”,又为这个有700多年历史的南岩村注入振兴活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历史上我们也辉煌过,茶叶和茶籽油远销东南亚和中东。村民盖了120多栋大房子,现在只剩下42栋。”王胜熙是地地道道的南岩人,是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副会长,对于家乡的落没,他感到十分痛心。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美丽乡村”发展战略。“机会来了!”王胜熙说,南岩村整村姓王,大家思想一致,凝聚力强。“美丽乡村”发展战略的提出,让大家找到了南岩的发展方向。
于是王胜熙和村干们召集了很多在外乡贤回乡,组织村民开始家乡建设。一时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拆除了70多处鸡圈、猪圈、旱厕,清理陈年垃圾、污泥,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家园,人居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
2014年,南岩村被评定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村党支部抢抓机遇、争取政策,先后利用该村被列入全省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全村乡村振兴示范点的政策时机,从古民居的修缮保护、活化利用做起,发展研学产业、文创产业、红色旅游产业聚拢人气,带动乡村旅游,将从不足百人的破败村落,蜕变成学生、游客、网红的重要打卡地。
随着乡贤理事会的成立,大家积极为南岩村经济发展“搭台”。他们修复古厝建立“农耕博物馆”,创立“岩岩工夫”“松针白茶”等系列品牌,不断挖掘茶文化品牌价值,实现年产值290多万。邀请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福州阳光学院等专业团队进行技术指导,引进种植福鼎大白茶、美国山核桃、猕猴桃、金丝黄菊等500多亩。
目前已有20多名乡贤返村发展,累计投资400多万元,兴办民宿、农家乐、茶叶加工厂等,形成了“我们的家园我们建设,我们的成果我们共享”的良性循环。
古村处处“她”力量
傍晚,步入南岩,微风中已然夹杂了一丝秋意。拾阶而上,两旁的鲜花随风摇头晃脑。星星点点的灯光陆续亮起,让人不自觉地放慢步伐,只想闭上眼睛,畅快呼吸,把自己交给自然。
远处廖菊仙大姐家炊烟袅袅,散发一股儿时的柴火香。还是保留大锅灶烧饭习惯的廖大姐正忙着给木工们准备晚餐。“村里需要我,我就一定帮忙。做饭、做卫生这些事我拿手,放心交给我就好。”廖大姐说。
在南岩村,妇女们可谓是撑起了乡村振兴的“半边天”。妇女联合会探索出“妇联+志愿者”的建设模式,由在村的“媳妇”和外嫁的“女儿”组成,共100多人,成立了3个妇女微家,1个儿童之家。通过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零报酬对村内房屋进行指导装扮。2021至2022年已获评8个省级美丽庭院。
“不能因为我们一家阻碍了乡村建设。”原来廖大姐家门口就有一处旱厕,为了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她给家中年迈父亲做了很多思想工作。
在环境卫生整治中,面对个别人的不理解、不支持,妇女们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阳光学院研发团队的帮助下,结合村内丰富的天然果蔬和中草药资源,妇女们参与自制手工皂,建成南岩村第一家手工皂厂,注册成立了福安市南岩本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截至目前,手工皂销售量达50多万元,为20余名女性创造了就业岗位。
目前团队已开发了太子参、艾草、菖蒲、何首乌、胡萝卜、茶籽粉等洗发皂、洁面皂、家事皂等十几个品种,零添加剂,环保温和,可替代所有合成洗护用品。今年,南岩村中家家户户的洗护用品全部都替换成皂厂产品,用行动支持本村新业态的发展,进一步走乡村绿色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1年,中国油画创作研究院应南岩村的邀请,来此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研学活动。在采风作画的同时,老师还免费为妇女开办油画班。仅一个月的时间,大家就能实现自主创作。其中,廖大姐就是老师的得意门生之一。
“刚开始我连画笔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现在我居然能靠画画赚钱了,这是以前我从来不敢想的事情。”2022年廖大姐便卖出了几十幅油画,获得了约两万元收入。现在廖大姐还玩起了抖音,开起了直播,和大家唠家常,分享自己的新生活。
南岩全新再出发
南岩村是著名的老区基点村,坐拥保存完整的42栋古民居建筑,曾志、叶飞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领导闽东革命。近年来,村两委牵手村俗文化理事会,立足红色文化、古村落文化、传统建筑文化等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安福县上中区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粗山战壕等红色文化资源,实施“革命老区”再现工程。对一批境内革命遗址和旧居进行保护修缮,建设古民居建筑(文化)教学体验基地、闽东二三时期红色展馆等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精品景点。
闲置已久的古民居摇身一变成咖啡屋、轻食空间、台货店,村口长廊打造成了露天卡拉OK,利用林下空间建造瑜伽训练棚,利用学校旧校舍改建成民宿客栈,台湾文创人才陈柏菁留驻南岩,创立福人号召文创社,用创意盘活闲置建筑、古民居,注入文旅新业态。
围绕“研学+文创”的发展定位,阳光学院、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厦大建筑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以及省农科院、省村镇中心、建盟设计集团、福州儒匠古建修缮公司等在南岩设立教学实践点,杭州新知青艺社建立南岩文创人才孵化基地,各自发挥自身智库资源和专业内涵,助推南岩的研学、文创和农业产业的提升。
随着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道路、停车场、水电管网、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南岩村近三年年均接待量近10万人次,拉动消费增长30多万元。
“在南岩,人人平等。全村1200人,每人200元入股经合社,每10户推选出一个股同代表,全员参与,全员共享,人人对家乡的建设都拥有话语权。”王兴宁说,经合社好比火车头,带领全村人走向共同富裕。
股份经济联合社还组建了助农直播队,依托“南岩直播间”,定期进行网络直播,推荐生态手工洗护用品、茶叶、太子参等特色产品,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吸引众多研学团队和游客前来参观,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2023年初,南岩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实现首次分红,有效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共谋共建共管共议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发展新业态为重点,打造红色研学路线,引进更多文创品牌,激发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税务局派驻南岩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其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