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黄东康,2013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校友,现任上海某互联网企业服务公司社群运营经理一职,曾任阳光学院就业协会会长,荣获“创业之星”称号。
2017年毕业的黄东康目前在上海就职,和许许多多的大学毕业生一样,当年他带着青春的锐气和胆量一个人揣着梦想来到上海,并且适应和扎根。不一样的是,他的创业旅程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业因子曾经红红火火地燃烧在青春的岁月里。虽然最终成为看似平常的工薪阶层,但比同龄人丰富得多的创业经历,让他有了更深的感触:“创业的经历让我像只不断振翅的无脚鸟,一旦做起事来就停不下来,也让我在职场上,更有意识地将自己当成品牌来运营。”
从助人到创业:
感谢阳光为我注入“创业基因”
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黄东康创业的第一个公司却是做人力资源,这说起来也是巧合。当时他发现有很多同学通过中介机构到各个酒店去做兼职,而这些中介把给学生的薪资压得很低,如果酒店给的酬劳是一天100元,而中介只给学生80元。黄东康和几个同学得知真相后很是愤愤不平,他们觉得中介这样做是“压榨”学生,希望能想办法让大家的兼职价值更高。
经过一番调查了解,他们摸熟了中介的运作模式,并且自己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运用他们在学生当中推广和宣讲的便利优势,和酒店谈合作。在锲而不舍的沟通推广下,酒店答应让他们尝试联络同学来兼职。
黄东康和他的创业团队启动寒假工招募计划
黄东康说刚开始大家都没想过盈利,只是想给更多同学提供兼职的便利。和酒店谈妥多少钱他们都如数给到兼职的同学,并且会尽量争取多帮同学谈高酬劳。由于他们深受同学信赖,兼职的同学爽约率极低,深得用人单位的信赖。为了维持日常的运营业务,黄东康和小伙伴们优化了业务模式,他们先筹了一笔钱给同学垫付工资,再跟企业谈一个略高的薪资,中间的差价就成为这个草创的人力资源公司的盈利。为了更快更有保障地拿到兼职酬劳,同学们也乐于接受这种方式。于是通过他们联系兼职的同学越来越多,合作单位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从酒店到地产到各类培训健身机构等,兼职的同学也从几十人变成几百人最后变成一千多人。有了初步成功的尝试,他们还开始跟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合作,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他们把原先注册的公司青翔职场改成了青翔传媒,开始帮企业做校园品牌推广,跟网易、百度合作校园跨校区品牌推广。由于他们前期积累的校园人气,这种推广模式做得很成功。黄东康和几个主创的小伙伴开始走出阳光,到福州的各个高校做联合推广。
黄东康与福州市各大高校外部团队见面交流
回想这一段创业历程,他总结说,创业初期是可以盈利,但很快面临发展瓶颈。无论是人力中介还是平台推广,都面临着运营维护成本过高的问题。每一年毕业生走出校门,刚培养成熟的客户群又要清零重新开始,要花很多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成本去投入宣传,加上市场没有再同步扩张,所以业务慢慢萎缩了。
创业失败再出发:
很多积累是无形的
这个时候,距离黄东康大学毕业已经一年多时间,但随着时间推移和业务难度加大,创业团队开始出现了疲软的状态。作为主创人员,黄东康想了很多种方式,希望能帮公司度过难关。他四处去拉融资,甚至跑到厦门去开拓市场,但折腾了很久后发现不仅是业务模式的问题,更关键是人的问题。“虽然大家的工资比在外面工作来得高,但公司运营久了,大家少了创业的拼劲,这不是我想要的氛围。”黄东康黯然离开了公司,只身一人前往上海开始大学生职前教育工作,从零开始闯职场。
青翔职场团队全体员工会议
经历了大学时代创业的尝试和失败,黄东康一点都不后悔,回顾这段经历,他觉得收获颇多:“很多时候的积累是无形。有了那段创业的经历,让我在职场上更加从容,我知道领导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我也懂得改如何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来运营。”
得益于大学时代创业经历的积累,黄东康在上海的工作开展得很顺利。他从事职前教育工作,到上海东华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多所高校给大学生做职前辅导和讲座分享。“大学生的求职意识和能力都有待加强,职前教育是一个风口行业。但也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求职服务很难去做标准化,有的想做老师,有的想去当公务员,有的想创业,第二个是随着高校考研率一直在上升,职前教育的受重视度不够。因为有了更多的选择,去年年中黄东康离开过去所供职的企业,转投互联网企业运营培训,涉及的培训企业范围很广,有零售行业、电商行业和保险行业等。
很巧的是,黄东康现在的工作又是受益于他大学时代曾担任学生就业服务站站长的实践经历,他们负责策划组织每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新创业基金比赛,定期开展职业生涯讲座,走访企业和做人物生涯访谈等,每一段实践和职业历程得到了串联和对接,这在黄东康看来是种幸运,更是一种无形的积累。
经营个人品牌:
“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
“创业不一定适合每个人,要找准自己的优势。”作为一名职业规划生涯师,黄东康以自身举例说,“我的性格是属于协作者,不是属于主导者,当别人把我推到主导者的境遇时,在这个岗位上不能发挥我最擅长的地方。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现在的心态一定是要找我最擅长的事情,不会在我不擅长的领域去死磕。”
有了这样的意识,黄东康现在更多了一份笃定和从容。他坦言现在自己的状态跟以前相比都要好很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为自己而活,走的每一步都是有沉淀的。他给学弟学妹的建议是,不断地去成长自己,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优势,沉淀自己的势能,很多事情没办法去实践,到社会上要真正保持学习的心态和行动。
黄东康到福建农林大学开展校园服务项目启动宣传会
“职业生涯其实就是一个以终为始的过程,站在未来看现在,你做出更为正确的选择。”黄东康最深的感受是要特别注意打造个人品牌,累计人脉资源。因为两次创业和择业的转折以及剥离,他发现除了个人的经历和履历上多了一笔之外,都是一无所有地从头开始,无论是平台也好资源也好,随着行业和方向的转换,都清零了。现在他所从事的互联网行业,更新迭代速度快,所以无论他多忙,每天都坚持1-2小时的学习,是充电也是缓解快节奏的焦虑,同时每周会组织一场到外地或是本地的线下沙龙、行业交流,倒逼自己定期输出文章和内容,并且每天做复盘,今天做了哪些事情,有哪些收获。
“无论是公司就业还是自己创业,走在何处,都要把自己活成一个品牌!”这是黄东康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和目标,以更多的思考和更开放的心态,去拥抱这个时代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