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苹,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竞赛指导处常务副处长、未来科技学部委员、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福建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福建省青创导师、火炬导师、省科技厅评审专家。指导学生参与中国国际、福建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获国赛特等奖、国赛银奖、省赛金奖等重要奖项47项,持续带领学生参加实战项目,赋能学生高起薪、高平台就业。
一、专创融合,做创新的引导者
“王老师,有个事情可能需要和您商议一下。”
从步履匆匆地迈进学院办公室的那一刻起,她的办公室门口便开始排起了长队。团队组建、学生项目指导、课程搭建、企业合作……王苹院长深耕“双创”事业沃土,作为高校教师兼任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竞赛指导处处长,王苹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神圣职责。多年来,她深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域,在学科竞赛指导、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创新创业示范专业建设、双创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潜心研究和探索。
“教育是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想走的路”,多年的高校工作,和无数老师、学生进行了深度互动。王苹院长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当前的教育体系与社会的真实需求存在巨大的鸿沟。“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着我们的生活。孩子在接受过去的教育方式,却要面对未来的问题,显然是教育方式与时代需求的错配。”
“不再用单一标准衡量学生的能力水平”、“点燃学生心中那把火”、“教师由传授知识变为辅导与陪伴”、“项目式教学作为实施未来教育的突破口”阐释了她开放的思维探索创新教育的所见所思与所得。就这样,在冥冥中王苹院长早已同双创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她主动请缨,从一个专业教师转型到创新创业领域,双肩挑助推专创融合,做创新的引导者。
来到阳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后,王苹院长又走访了多家企业、知名高校,进行了深度互动。发现在传统学校里,学生没有真实的场景去寻找问题;导师往往离产业比较远,难以给出具体指导意见;学生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供应链一堆的坑;市场资本很少相信大学生能创业……“能不能搭建⼀个平台,针对创业过程中⼀些特别困难的点,帮助这些大学生链接资源,给予他们辅导和帮助,让创业这件事情变得不那么困难?”
“刚接触创新创业时,我也曾困惑于什么是商业模式?资金怎么筹集周转?产品内容又如何研发创新?在王苹老师的指导下,从框架构思,到计划书的撰写离不开老师对我们的陪伴与指导。”2021级电子商务专业林菲同学说道。
王苹介绍,创新创业学院就是为那些有创新创业梦想、有硬核能力的学生们提供另一个选择。
二、课堂走新,做课堂的建设者
王苹院长阐述,创新创业学院致力于打造“人才培养-项目孵化-科技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体系化的创业教育,希望培养一批拥有原创技术、实力过硬的年轻学院派硬核学子,帮助他们开创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这,正是推动王苹院长在创新创业教育探索路上坚定前行的一股强大的力量。
教育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王苹院长坚持“教中研、研中改、改中教”,大胆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作为web全栈研发/产品经理/商业策划精英人才研修班的负责人,积极探索走“新”的教学模式,以“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的协同融合为抓手,构建学科交叉、以融合创新为特征、以产业价值创造为输出的教育能力范式,着力培养支撑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性应用型创新人才。
在老师们和同学们的眼里,王苹绝对是学院的“第一女神”。作为教育工作者,她给予学生最大的包容,时刻与他们对话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需求,并依此调整课程与付之无微不至的关怀;作为领导者,她给予团队最大的信任与试错的空间,时刻关注学院教职工的需求,悉心栽培,让团队有大展身手的机会,带领团队追求专业与极致,自己如打了鸡血般的高度热情和旺盛精力,也在感染着大家,打造了其乐融融的文化氛围。
精英班依托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入班”即“入行”的理念贯穿课程,重点引入与产业链相关的实战项目融入精英班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获得实践经验,并能够更好地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例如Web全栈研发精英班,将各类实战项目由师生组队共同完成。
三、硬核揽才,做实战的引路人
带领学生参与实战项目,熬夜,开会,指导已是常态,在传授学生课程的同时,几乎全年无休地在为孩子们“引路”,为他们参与各类实战项目全程保驾护航,带领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谈到现在参与实战项目的学生们,王苹很是兴奋:“他们颠覆了我对以往大学生的印象,原来不是学校排名越高的学生,越适合做项目和创业。”王苹发现,那些“野蛮生长”的孩子们——从小爱动手实践、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父母放手支持从小探索的学生,更符合创新创业学院的“学生画像”。而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虽然可以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却很难自己去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决策能力也比较弱,同时,他们的父母也往往多加束缚,将其时间用课程填充得满满当当,要求他们走一条更稳妥的道路。创新创业学院鼓励同学们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从小培养起对周遭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样才能洞察到用户真实的痛点,而这正是产品定义的重要来源。
创新创业学院正在培育的年轻创业者,就是一群普通大学生,但创新创业学院始终相信年轻人,培养了许多高起薪就业的学子,榜样的力量和团队的互扶对于年轻创业者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都说自己是‘三无人员’:没有idea,没有资源,没有团队。”2019级机器人工程赖佳靖笑称,在参与实战项目后,通过各种资源加持、老师指导、朋辈学习,他不断深入研究各种网络技术,完善系统架构,实现从“0”到“1”的突破,做了北斗卫星定位与循迹系统,AI-3D智能渲染系统等项目。参与项目过程就是模拟职业生涯的过程,项目式教学让他提前磨炼实用技能,提前走上社会,目前就职于北京汇众鼎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入职起薪1.5W+。
“做学生的实战引路人”是王苹院长的育人理念。为学生搭建一个这样的“小社会”,也能让学生们真正聚合成一个集体,让每个个体在其中都能有心灵的成长,实战技能的提升。王苹院长说,她最开心的正是如此——学生们都能在学业、更是在心灵上,获得阳光,茁壮成长。
一步一个脚印
一年一个台阶
一届一份答卷
三尺讲台培育桃李
一片丹心挥洒青春
她悉心育人,为梦导航
她专心教学,深耕课堂
她潜心教研,初心不忘
在平凡的岗位上刻画出不凡的事迹
她以执着与信念
完美诠释了师者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