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
王衍宇
博士,2009年入职阳光学院
现任阳光学院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福建省优秀教师
入选“2016年度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入选“2016年福建省优秀学科带头人国外留学援助计划”
2009年8月,刚从日本博士毕业留学归来的王衍宇来到阳光学院报到,成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名教师。
“当我拿到人生最高学历的时候,反而是我最感到渺小谦卑的时候!”养成一颗谦卑之心,这是王衍宇老师九年的阳光从教生涯中最深的体会:“在不断学习和历练的过程中,世界在我眼前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窗,我只是在不断追求。”
阳光教坛诠释热血青春
2009年3月拿到了日本桃山学院大学管理学的博士学位后,王衍宇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她说,从小学到博士毕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日本,她遇到过许多优秀的教师,正是他们的辛勤教导,才能够让她学有所成。
所以,她认为当教师的第一件事,就是尽最大努力把书教好,把学生带好。

“如果一份职业可以让你默默追求自己喜欢的学问,可以让你将自己最宝贵的一切,分享给最可爱的学生们,我回答这份工作就是老师!”
在课堂上,她把每一次教学都看成与学生的分享,并且充分发挥自己海外留学的优势,不断地将国外先进的理念、教学方法、案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外的最新动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有个学生在上完王衍宇老师的课后给她写下这样的留言:“老师,虽然我只听了几节您的课,但我觉得您在用自己来诠释营销学,诠释您的人生观。”
“当老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传道授业解惑,但老师也是在不断学习和领悟的过程,所以我想更多地和学生分享,共同去探索和进步。”由于在教学育人方面的优秀表现,王衍宇曾获得“福建省优秀教师”、“阳光学院服务育人奖”、“阳光集团优秀教师”、“阳光学院优秀教师奖”、“阳光学院教学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回归初心探索学术之路
“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的初阶段都是谦虚的,但往往是学到某个阶段后变得懈怠知足。所以我觉得应该回归初心,永远在实践中探索。”正是怀着这样的初心,王衍宇老师在学术道路上一直是求知若渴。
至今她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在研究方向上,她选择了解释主义方法论的市场营销学,该方向在市场营销学的领域中是属于非常前沿的研究。王衍宇老师从哲学、方法论的层次上对市场营销学进行更为深层次、更基础的研究。她希望能争取多做一些相关研究,此外,王衍宇老师还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多项省级教改和科研课题。

“把低谷和挫折看成常态。”在王衍宇老师看来,做科研,钻学术,凭借的一定是出于热爱,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那么遇到低谷和挫折就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地推翻和重建。
“如果说我有目标,那目标就是不断地追求和探索。无论我在哪里,都不会阻碍我对自己所研究领域的思考和探索!”

阳光成长坚守情怀本色
当一位教师身兼教学、科研、管理等多重角色时,他(她)所面临的成长和挑战也是多重的。王衍宇老师目前担任商学院副院长,作为分管教学的负责人,她一直在思索如何将自己的教学经历心得、科研思维成果和管理实践相结合,形成良性的运转。
王衍宇老师说,她是个计划性很强的人,每当接到任务后,她首先会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冥思苦想,做好细致的分工和计划,然后带领所在的团队按照计划逐步完成。“如果强化管理日常规范,达到简洁、高效的目标,那就可以让每一位老师匀出精力来更多地投入教学和科研,从而促进整个团队成长。”

2017年3月底,王衍宇老师赴日本访学,在访学过程中,她也深刻地感受到在成长过程中的不断更新和颠覆,她举了个例子。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和平台,在工作中王衍宇老师发现自己对此的思维和习惯非常传统,直到她遇到日本龙谷大学的一位年轻教授阐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理念——
通过课程建设来做应用型人才培养。据这个教授介绍,课程建设为期一个学期,要精心做好每一次课程规划设计,尤其是做好团队沟通训练、计划实施发展、总结反思复盘等几个训练环节。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团队协作管理、沟通计划和复盘反思能力得到不断的训练和提高,而这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王衍宇老师课后指导学生
“每一种崭新的方式和方法都有它特有的成长土壤,虽然不一定完全适用,但是它给我一个启示,就是要不断地开拓思维,勇敢推翻和颠覆自己,从而获得有价值的快速成长。
”在“善教学、乐服务、勤研究”的道路上,王衍宇老师依旧怀有谦卑之心:“我正刚刚起步。当我学的越多,展示在我眼前的世界越来越让我心生敬畏。”